时间: 2025-04-21 12:03:03 | 作者: 米乐网官方下载
在我国广袤的沙漠地带,尤其是历史悠远长久的“三北”地区,沙漠化问题一直困扰着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。然而,近年来,随着智能化机械的广泛应用,这一局面正逐步改善。尤其是植树机器人“句芒301”的崭露头角,让人们看到了科技在治沙领域的巨大潜力。
2025年3月3日,随着惊蛰节气的来临,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毛乌素沙地,一个名为“句芒301”的植树机器人成功种下了今春的第一棵沙柳。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生态恢复工作迈出了重要一步,也为当地的治沙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。
我国的“三北”工程致力于治理长达山河的沙化土地,尤其是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的治理工作中,沙化土地面积约占全国的90%。多年来,国家对药方治沙政策的有效实施已实现了从“沙进人退”向“绿进沙退”的历史性转变。
不过,传统的人力植树方式在效率和成本上都不足以满足当前治沙的需求。在这一背景下,智能化的机械应用应运而生,成为西北地区治沙的新亮点。
2024年12月,植树机器人“句芒301”首次亮相于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(UNCCDCOP16),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。该机器人由内蒙古锦泰明科技集团公司研发,结合了自主导航、视觉识别、无人驾驶等多项先进的技术,能够高效完成松土、落苗、注水等多道工序。
“句芒301”与传统手工植树相比,整个植树过程可以由两名技术人员操控五台机器人同步作业,每天可植树400亩,且机械作业的油耗仅为每亩2.1升,大幅度的降低了成本和人力需求。
内蒙古锦泰明公司表示,随着全球对荒漠化治理需求的增加,智能植树机器人的应用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。“我们大家都希望通过科技提升植树的效率和质量。”
虽然植树机器人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中表现出色,但在应用方面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。复杂的沙地环境可能会导致机器人的定位偏差,设备的损耗以及长期维护也成了需克服的问题。
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的有经验的人指出,虽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,但仍需加大研发力度,并在复杂地形的适应性上有所突破,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。
在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的道路上,鄂尔多斯市的创新实践为推进智能化治沙提供了启示。市林草局与内蒙古锦泰明公司合作,研发出可自动调整种植深度的光伏治沙机器人,这为现有的光伏项目提供了更大的便利,同时也提高了植树作业的精准度。
科技的引入不仅限于植树机器人。在鄂尔多斯市,新的治沙机械装备不断涌现,智能无人机、沙障铺设机等新技术不断被应用到实际的治理中。例如,智能无人机飞播技术能够搭载特别处理的丸粒化种子,明显提高种植效率。
与此同时,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防沙治沙服务队也悄然成立。该服务队结合社会化服务与机械化作业,为需要治沙地区提供专业方面技术支持。这一创新模式有助于推动治沙工作的市场化与专业化。
为了更好地推动治沙工作的高效化,国家林草局与多家科研机构也积极合作,开展防沙治沙的研究和技术推广。
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科研人土和基层百姓在治沙领域探索出了多条新路径,使得治沙工作从“靠人”转向“靠机”,让绿色希望在沙漠中重新生根发芽。
在即将到来的春季造林季节,植树机器人的高效作业、智能无人机的广泛应用,不仅为“三北”地区的生态建设添砖加瓦,也为未来的生态恢复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。各方一起努力,以未来的绿色生态为目标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曾经的沙漠将交出一份绿意盎然的答卷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